「早上空腹吃?還是晚餐後吃?甚至是睡覺前偷偷吃一包?」
我把全家當作實驗室,每天按時餵老公跟兩個小鬼頭吃益生菌,一邊帶娃一邊深入研究「怎麼吃最划算」這回事,這才恍然大悟:吃得多≠吃得巧!重點不光是時間點,還有這3個細節沒顧到=白燒錢、好菌全陣亡!
益生菌什麼時候吃?關鍵在「胃酸濃度」高低
簡單來說,益生菌「餐前吃vs餐後吃」這場辯論,其實是好菌們的存亡之戰!
身為每天要煮三餐給兩個小惡魔的媽媽,我深深體會用餐後胃酸被食物中和稀釋的道理。就像我煮的番茄義大利麵,酸味會被牛奶中和一樣!所以一般沒有特殊保護的益生菌,通常建議跟著用餐時間一起吃!
📌 二寶媽實驗筆記重點:
-
無特殊保護技術的益生菌: 建議餐後食用,就像讓小朋友先吃點心再吃苦藥一樣,借助食物來中和胃酸威力
-
有特殊保護技術的益生菌: 餐前、餐後、甚至哄娃睡後都沒問題,因為它們自帶護盾(就像我家老大的超人斗篷一樣厲害)
💡我的親身對比: 相同菌種,空腹vs晚飯後吃,有保護技術的感受度明顯穩定!沒保護的吃完肚子會發出怪聲,連我家平常很皮的老二都會關心問「媽咪是不是肚子痛?要不要看醫生?」
益生菌沒有「包埋技術」,讓活菌白白犧牲
吃益生菌這檔事,就像是派「腸道守護軍團去佔領陣地」,有點像我每天安排兩個小孩的作戰計畫一樣。
試問:你派出的士兵,是全副武裝上戰場,還是赤手空拳去送頭?就像我送小孩上學,總是要確保他們帶齊雨衣、水壺、口罩等裝備一樣!
這就牽扯到包埋技術了!協助益生菌對抗胃酸跟膽汁攻擊,平安抵達腸道目的地。作為一個會深度研究(熬夜滑手機查資料)的媽媽,我發現保證菌數這個概念超級重要!很多產品標示的是「添加菌數」,但經過運送、儲存、胃酸摧殘後,到底還剩多少活菌?這才是關鍵!就像我買菜回家,標示10顆蘋果,但到家可能只剩8顆好的一樣。
👀 某些廠商研發出單層包埋技術,讓菌株經歷高溫運輸、強酸洗禮依然生龍活虎,同時不會把益生菌給熱斃了,這技術確實厲害!
我從無保護 → 改用單層包埋後,最顯著的變化:
-
過去吃完只會產氣(在家還好,帶小孩出門時超尷尬)
-
現在吃完隔天起床直接暢快解放,連帶小孩上廁所都變得更有效率✨
菌株選對才有效!媽媽實測心得:功效要看「菌株」而非「菌種」
我必須跟大家分享一個超重要的觀念:吃益生菌沒感覺嗎?問題可能出在你只看「菌種」,沒注意「菌株編號」!我之前也犯過這個錯,以為買「植物乳桿菌」就好,結果花了大錢卻沒效果。後來才發現,同一菌種、不同菌株,功效完全不同!就像我家兩個小孩都姓一樣,但個性和專長完全不一樣的概念。
菌種 vs 菌株差在哪?
-
菌種:益生菌的大分類,如「植物乳桿菌」
-
菌株:從菌種中分離出的特定編號,如LP28、LP115
舉例:植物乳桿菌LP28專攻改善過敏,但植物乳桿菌LP115卻是私密處調理用的!差一個編號,功效天差地遠!
5大益生菌功效菌株對照表
媽媽選菌株的3個小秘訣
1. 先確定需求再選菌株
不要貪心想要「全效型」,我家老大便秘就專攻腸道菌株,老二過敏就選抗敏菌株,對症下藥才有感!
2. 認明菌株編號
產品包裝上一定要有完整菌株編號(如LP28、M1),沒有編號的就像買水貨一樣,功效難保證。
3. 複合菌株要看搭配
如果是複合型產品,要確認菌株之間有加成效果。像我現在固定吃的LP28+M1組合,一個主攻腸道一個專精抗敏,相輔相成!
最後提醒各位媽媽: 選益生菌真的要做功課,不是菌數越多越好,也不是價格越高越有效。看懂菌株編號、選對功效菌株,才是讓全家健康的關鍵!希望我的整理能幫到跟我一樣想給家人最好保健的媽媽們💪
我的益生菌選擇:實測後的真心推薦這款
說真的,身為二寶媽我試過超多益生菌推薦產品,最後只有這款無添加益生菌能在我包包裡存活!雖然我不寫業配,但這款益生菌真的太優秀:含LP28+克菲爾M1黃金組合、單層包埋技術隨時都能吃、完全無添加連小孩都放心,大約吃兩周後,每天都超順暢,我們加二寶原本起床都會打噴嚏,吃了一個月後也都完全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