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常在益生菌推薦上看到「益生元、後生元、益生菌」這幾個名詞,乍看相似,其實各有不同角色。它們共同組成了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黃金三角組合,一起打造健康的腸道生態~大咪帶你一次了解這三者是什麼、怎麼搭配最有效!
益生元、後生元、益生菌,你分得清嗎?
🔹 益生菌
是活的好菌,進入腸道後能抑制壞菌、維持菌群平衡,幫助消化與提升免疫力。
🔹 益生元
是好菌的食物,大多屬於人體無法消化的膳食纖維,像是菊苣纖維、果寡糖等,可以幫助益生菌增生、茁壯。
🔹 後生元
是益生菌代謝後產生的有益物質,包含酵素、短鏈脂肪酸、細胞壁碎片等。
黃金三角益生菌功效,如何分工?
🔹 益生菌功效:是負責打仗的戰士
益生菌是真正進入腸道後發揮作用的「活菌」,可抑制壞菌繁殖、平衡腸道菌相,並強化免疫系統。
↪ 根據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》一項統合分析指出,特定菌株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與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可有效增加腸胃蠕動、改善腹瀉與提升免疫系統功能。
🔹 益生元功效:是提供能量的補給
益生元是人體無法消化的膳食纖維,會在腸道中被好菌分解利用,幫助益生菌增殖、提升益生菌定殖率。
↪ 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認可FOS和GOS能促進比菲德氏菌等益菌生長,進一步改善腸道健康與糞便型態。
🔹 後生元功效:是建立好環境的幕後支持
後生元指的是益生菌死亡後留下的有益代謝產物或細胞碎片,像是短鏈脂肪酸(SCFAs)、酵素、細胞壁片段、肽類物質等。它們雖無活菌,但一樣能發揮生理作用,例如抗發炎、抗氧化、提升腸黏膜屏障功能。
↪ 2021年《Nutrients》期刊指出,SCFAs(如丁酸)可作為腸道細胞能量來源,並調節免疫細胞,對抗慢性發炎有顯著幫助。
益生菌菌數越多越好嗎?其實你該看這個!
市面上常見標榜「300億益生菌」的產品好像很吸引人,但其實比數字更重要的是「有效期限內的活性」
🔹活菌數要看什麼?
↪ 出廠菌數:剛生產時的菌量,但會隨時間遞減
↪ 保證菌數:標示在保存期限內可確保存活的活菌量,才是你該看的關鍵
🔹影響活菌數穩定的 3 個關鍵:
↪ 製程溫度與濕度:高溫可能破壞菌種,須使用低溫冷凍乾燥技術
↪ 保存條件:避光避熱並在建議溫度下存放
↪ 配方搭配:若與具抑菌成分搭配不當,也可能降低活性
益生菌挑選的 4 個關鍵
1. 針對健康需求挑選對的菌株
不同菌株功能不同,像是比菲德氏菌可促進腸胃蠕動、鼠李糖乳桿菌對免疫有幫助,選對才有效!
2. 看保證菌數 ≥ 200億活菌/日
確保每日攝取量能達到有效濃度,才能發揮作用。
3. 是否含有益生元後生元
完整配方更有助於建立腸道好菌環境,讓補充效果更完整。
4.益生菌產品是否有經過包埋技術
需採用包埋技術製成,才能保護有效好菌安全通過胃酸抵達腸道。
提升益生菌效果的日常小習慣
🔹 避免高糖、油炸物過量,這些都是壞菌的最愛
🔹 飲食中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,讓益生菌有充足養分
🔹 作息正常、減少壓力,腸道菌相才能穩定
益生菌推薦 !! 黃金三角結構,重啟腸道健康節奏!
從單一補充益生菌到現在益生菌推薦講求「益生菌+益生元+後生元」的三重保健觀念,這代表我們對腸道照護的理解越來越深入。透過正確挑選產品與良好生活習慣,就能打造理想腸道環境,從內而外提升健康與活力。